| 索 引 號: | 11371726004495004C/2023-16819 | 分 類: | 政府辦公室文件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 年 06 月 08 日 |
| 標 題: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日期: | 2023 年 06 月 08 日 |
| 文 號: | 鄄政辦發〔2023〕7號 | ||
| 內容概述: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索 引 號:11371726004495004C/2023-16819
- 分 類:政府辦公室文件
- 發布機構: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3 年 06 月 08 日
- 標 題: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23 年 06 月 08 日
- 文 號:鄄政辦發〔2023〕7號
- 內容概述: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效力狀態:有效
鄄政辦發〔2023〕7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經濟開發區、中藥材產業園管委會,縣政府有關部門:
《鄄城縣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8日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優化我縣教育資源配置,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教育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深化鄉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促進鄉村教育內涵提升,加快推進教育城鄉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十四五”末切實增強鎮駐地教育公共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實現省市縣三級教育強鎮筑基試點鎮全覆蓋。教育城鎮一體化體制進一步理順,學區內資源統籌調配和使用效益進一步增強。建設好鄉村職教中心,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加速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積極實施強校擴優行動,推動城區優質學校與鄉村學校結對共建、捆綁評價,2025年實現集團化辦學結對幫扶全覆蓋。
三、工作任務
1.實施鄉村全環境立德樹人工程。堅持黨對鄉村學校的全面領導,落實鄉村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加強鄉村學校黨建帶團建、隊建,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相銜接、相貫通。鄉村學校“一校一案”制定全環境立德樹人實施方案,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責任,探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全環境”育人格局。深化文明校園、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溫馨校園創建工作,積極打造各類校園活動品牌。加強鄉村學校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建設,依托鎮(街)文明實踐所(站),普遍建立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充分利用鄉村自然人文資源,組織非遺傳承人、能工巧匠、致富能手進校園,開設特色課程,挖掘育人元素,形成育人合力。(縣教體局牽頭,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婦聯、縣發展改革局、縣文化和旅游局配合)
2.實施教育強鎮筑基行動。堅持重點突破和全域提升的原則,通過改善提升辦學條件、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建強校(園)長和教師隊伍、提高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加強質量評價指導等有效措施,重點提高鎮駐地學校教育質量,輻射帶動其他中小學、幼兒園,提升鎮域內整體辦學質量水平。“十四五”期間積極申報省市級試點鎮,創建縣級試點鎮,在試點鎮基礎上全面推開實施。積極推進完善義務教育學區制度,選優配強鎮街學區主任,負責學區教育教學業務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鄉村教育管理體制,鼓勵全縣鎮街鄉村公辦初中、小學、幼兒園按學段整合為三個或多個獨立法人機構,實行“一校多區、一園多點”一體化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資源管理使用效益。(縣教體局牽頭,縣發展改革局、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3.優化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實施鄉村學校標準化建設系列工程,2027年,鄉村學校設施設備配備齊全,達到省定II類辦學條件標準,并建立定期更新維護機制。全面改善鄉鎮駐地學校寄宿條件,支持有需求的鄉鎮在駐地改擴建一批寄宿制小學。2027年,實現全縣中小學校有住宿需求的鄉村學校,均具備寄宿條件。寄宿制學校建設標準化食堂、其他學生有在校午餐需求的學校通過建設食堂和集中配餐相結合辦法,改善鄉村學校午餐供應條件。2023年,實現有在校就餐需求學生在校享受安全、實惠餐品全覆蓋;對飲用水水質不達標、不安全或未經過驗收的學校進行改造,對不能實現熱水供應的學校補充完善熱水供應條件。優化美化幼兒園室內外環境,加強幼兒園標準化建設。著重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建設,配齊配足相應設施設備,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配齊配全保教設施設備,重點突出玩教具、幼兒圖書、午休床、餐飲具等,滿足鄉村幼兒園保教工作需求。科學調整鎮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和辦學規模,在深入調研鄉村學校辦學情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保障校車接送和午餐標準配備等服務的基礎上,穩妥撤并辦學質量低、生源持續萎縮的小規模學校或教學點。加強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美麗的育人環境,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進一步提高學校管理標準化水平。(縣教體局牽頭,縣發展改革局、縣公安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建局、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縣市場監管局配合)
4.選優培強鄉村校長。2027年,全縣45歲以下鄉村學校校長、副校長原則上應達到50%以上,大力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每學年篩選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職滿2屆的校長和連續任教滿2個聘期的專任教師參與交流輪崗,逐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豐富、具有縣域特色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機制。不斷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及時發現培養學校年輕干部,建立健全全縣教育干部后備人才庫。圍繞學校管理、教學改革、文化建設、評價改革等重點內容,全面開展鄉村校(園)長培訓,使農村校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能夠有效轉變,切實提高科學管理學校的能力,提高辦學效益,辦出學校特色,促進學校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縣教體局牽頭,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5.提高鄉村教師配置效益。堅持省市縣三級統籌,按照傾斜鄉村、足額補充原則,為鄉村中小學配齊教師。對存在結構性缺員的鄉村學校,以學區為單位全面實行鄉村學區內教師“走教”制度,在考核評價、績效分配、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走教”教師傾斜。根據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安排,接收分配的實習支教名額,根據學校需求安排到鄉村學校實習支教。深化“縣管校聘”改革,探索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農村學校服務期制度,實行新任職教師前兩個聘期城鄉學校捆綁聘用制度,新任職的省屬公費師范生可根據實際參照執行,其農村服務年限可分段合并計算。實施義務教育教師學歷提升計劃,2027年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學歷普遍達到本科層次,2025年,實現名師工作室鄉鎮全覆蓋。開展縣域教師教育協同創新試點,將優質培訓資源引入鄉村學校,形成基于校本、立足崗位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實施鄉村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依據遴選條件,由學校推薦,縣教體局組織進行審核和遴選,積極向上一級教育主管部門推薦鄉村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和名師評選。(縣教體局牽頭,縣委編辦、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配合)
6.大力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按規定落實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在最美教師、特級教師等各級各類宣傳選樹、資質評定中向鄉村教師予以傾斜。進一步完善落實鄉村教師“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政策,加大職稱評聘向鄉村教師傾斜力度,提高教學實績權重。根據各地需求持續推進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滿足鄉村教師居住和生活需要。落實鄉村教師年度健康體檢制度,由同級財政單列資金予以保障。妥善解決鄉村教師子女教育問題,在入園入學方面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依照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給予物質獎勵和社會救助。(縣教體局牽頭,縣發展改革局、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住建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7.構建城鄉協作發展共同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含幼兒園,下同)為目標,堅持向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鎮村、易地扶貧搬遷鎮村及貧困鎮村學校傾斜的原則,發揮教育改革優秀經驗、先進模式、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建立覆蓋廣泛、形式多樣的縣域、城鄉、校際結對關系,構建協同發展的基礎教育工作機制,推動學校治理、教學管理、教師激勵、學生評價等探索創新,實現學校整體辦學質量提升。完善城鄉學校一體化教研制度,支持城區學校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在鄉村學校建立工作室。推廣鄉鎮間聯片教研模式,提高鄉村學校教研水平。全面落實縣教研員幫扶鄉村學校制度。(縣教體局牽頭)
8.提升縣域高中階段教育水平。實施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深化高中招生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擴大高中優質教育資源。2025年爭創1個省級高中學科基地。2027年前,每年遴選推廣3-5節鄉村學校特色精品示范課程。將城區強校與城區基礎薄弱學校“捆綁”在一起,進行結對幫扶,共同發展。以在建菏澤生物醫藥職業學院為載體,打造五年制高職教育精品職業學校,以菏澤生物醫藥職業學院技術科研中心為平臺,更好推動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研發、技術推廣、技能培訓,帶動社區教育、社會生活教育,從而服務于鄉村振興。(縣教體局牽頭)
9.打造鄉村學校辦學特色。指導鄉村學校開發田園課程、田園游戲,開展耕讀教育,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藝術、體育和實踐活動社團;大力推進鄉村學校基于“互聯網+”環境下教與學模式改革,加強以同步課堂應用模式為基礎,融合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模式在鄉村學校的應用;逐步建設幾處典型的鄉村學生研學基地,鼓勵每所學校結合地域特點建設一處勞動實踐基地;分學校制定“鄉村學生進城拓展視野計劃”,組織鄉村學校學生進城開展研學旅行等校外實踐體驗活動;發揮鄉村學校小班化優勢,開展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逐步形成教學特色。從2023起在全縣每年建設10-20所特色品牌學校(園),力爭到2025年末每個鎮(街道)有3-5所特色品牌學校(園),并能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縣教體局牽頭,縣文明辦、團縣委、縣婦聯、縣文化和旅游局配合)
10.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全面提升鄉村學校寬帶容量,鄉鎮駐地學校建設至少一處高標準錄播教室,教室多媒體設備、信息化教學設備及時更新維護。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高標準信息化教學設施配備和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探索。下發《關于使用電信公司網絡組建鄄城教育專網的通知》,2023年,全部實現“百兆進班”。依托鄄城縣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鄉村學校智慧校園開通率到95%,90%教師使用“人人通空間”進行教育教學,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達到較高水平。促進名師工作室建設,使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在鄉村學校學校普遍推廣應用。推進鄉村學校“互聯網+”教與學模式改革,促進校本資源及教師空間建設。2025年,全部實現“千兆進校、百兆進班”,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達到較高水平。(縣教體局牽頭)
11.加強鄉村特殊兒童關愛。認真貫徹落實《鄄城縣“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進一步提升我縣特殊教育水平,推動特殊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保障鄉村殘疾兒童受教育權益。加快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進一步發揮資源中心在鄉鎮特殊教育研究、指導、服務、培訓、資源開發、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支持作用,2024年依托設在鄉鎮的小學和初中建設鄉鎮特殊教育資源中心。2025年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室全覆蓋。持續保持控輟保學動態清零,構建更為嚴密、精準的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制定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活動指南,綜合利用留守兒童關愛室、鄉村復興少年宮等為留守兒童開展教育關愛服務活動,實施“希望小屋”“希望學堂”等公益項目,促進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全面成長發展。健全鄉村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失學輟學常態監測機制,“一人一案”跟進即時勸返措施。建立鄉村學困生成長檔案,健全個性化幫扶機制,保障學生完成學業。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關注孤困兒童和殘疾兒童群體,確保鄉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依申請資助全覆蓋。(縣教體局牽頭)
四、工作保障
12.加強組織領導。相關部門要把推進鄉村教育振興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制定專項工作方案,不斷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力度,有效配置資源,務求工作實效。
13.強化專業支撐。相關部門要增強協作配合,增配專業力量,開展鄉村教育重點問題研究,對鄉村學校和幼兒園質量發展、隊伍建設、課程教研進行診斷、評價、指導。
14.強化督導評價。縣政府將制定鄉村學校單獨評價體系,組織開展對鄉村教育振興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將鄉村教育振興作為鄉村振興考核的重要內容。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