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371726004495004C/2024-17619 | 分 類: | 政府辦公室文件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 年 07 月 26 日 |
| 標 題: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日期: | 2024 年 07 月 26 日 |
| 文 號: | 鄄政辦發〔2024〕13號 | ||
| 內容概述: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索 引 號:11371726004495004C/2024-17619
- 分 類:政府辦公室文件
- 發布機構: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4 年 07 月 26 日
- 標 題: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24 年 07 月 26 日
- 文 號:鄄政辦發〔2024〕13號
- 內容概述: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 效力狀態:有效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鄄政辦發〔2024〕13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有關部門:
《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實。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7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3〕3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政辦字〔2023〕167號)《菏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菏澤市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菏政辦字〔2024〕6號)文件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照《菏澤市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確定的工作任務,結合我縣實際,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配套實施一批縣級重點項目,確保鄄城縣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項目全覆蓋。到2025年,高質量完成重大工程項目,激發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巨大潛力和活力,帶動全縣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彰顯,中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中醫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優化,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進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務
(一)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
1.建設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到2025年底,爭取創建成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縣中醫醫院建成“兩專科一中心”,爭取縣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20%的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中醫閣”,建設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50--6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其中省級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不少于10個。(縣發展改革局、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2.提升預防保健和康復服務能力。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完善治未病服務體系建設,在適宜人群中推廣30個以上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到2025年底,縣中醫醫院設置治未病科和康復科,基層醫療機構普遍提供中醫藥康復服務,爭取創建1個市級中醫康復醫療中心。健全我縣兒童青少年近視、脊柱側彎、肥胖等中醫藥防治服務網絡體系建設。(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3.提升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完善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模式,縣中醫醫院設置老年病科,爭創老年中醫藥健康(治未病)中心試點項目。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推廣一批中醫藥適宜技術。規范開展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公衛項目,到2025年底,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5%以上。(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財政局配合)
4.建設中醫藥數字便民和綜合統計體系。圍繞“互聯網+醫療健康”,開展智慧中醫醫院建設,到2025年底,縣中醫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4級及以上,預約診療服務全部接入“健康山東服務號”,實現患者持電子健康卡全流程就診。加強基層中醫館信息化建設,推動中醫館HIS系統接入國家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鼓勵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開展診間結算、床旁結算、掃碼結算等“一站式”便民惠民服務。配合省市做好中醫藥統計信息平臺建設。(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統計局、縣大數據局配合)
(二)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
5.提升中西醫協同發展能力。在縣人民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推行“中醫全科化”診療服務模式,建立中醫科與其他臨床科室協作機制,到2025年,住院病人中醫藥服務參與率達20%以上。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推進中藥房標準化建設,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加強科室間、醫院間和醫聯體內部中西醫協作和協同攻關,建設1個以上省市級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財政局配合)
(三)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工程
6.參與中醫藥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按照要求參與打造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中醫藥醫療科研支持平臺;按照要求加強平臺基礎設施、科研立項、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政策和經費支持。(縣發展改革局、縣科技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動中醫藥科研創新。鼓勵醫療機構與醫藥企業開展合作,聯合進行醫藥研發;支持中藥企業進行經典名方“標準煎液”標準、中藥制劑現代化研究和中醫藥大健康“一人一方”標準化煎配服務。鼓勵中醫藥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縣科技局、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強中醫藥資源挖掘整理與推廣應用。加強對中醫藥資源保護性開發利用,開展中醫藥驗方、秘方和傳統療法等特色診療技術挖掘整理,參與編撰菏澤市中醫藥特色技術保護名錄;縣中醫醫院建立中醫藥特色技術推廣應用基地,推動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推廣應用。(縣衛生健康局負責)
(四)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
9.加大中醫藥人才招培力度。對接國家、省、市、縣人才政策,支持高層次人才來鄄柔性合作。放寬公辦醫療衛生機構招聘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學歷、年齡限制,降低開考比例,并向取得中醫(專長)醫師資格且在當地有較高影響力的民間中醫傾斜。對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和急需緊缺人才,經考察可直接辦理聘用手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招錄補齊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實行中醫藥人才“縣招鄉用”“鄉管村用”機制。到2025年,全縣招錄中醫藥及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20-30名;推薦遴選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1名、基層名中醫2名;推薦遴選菏澤市名中醫藥專家4名、基層名中醫3名。(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強化基層人才培養。暢通基層衛生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加強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基層中醫館骨干人才培養,面向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和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到2025年底,確保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所有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縣衛生健康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夯實中醫藥人才發展基礎。加強中醫藥高層次和骨干人才培養;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藥學術繼承人,推進“三經傳承”特色人才培養。到2025年,培養10名中醫藥骨干人才、200名西醫學習中醫人員、10名中醫藥學術繼承人和10名“三經傳承”特色人才。(縣教體局、縣衛生健康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
12.提升中藥材種植質量。配合開展齊魯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優良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工作,到2025年底,按照要求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專業化繁育基地,推動優質種子種苗大規模推廣應用,爭取創建1個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縣中藥材產業園管委會、縣農業農村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衛生健康局、各鎮街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實施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大力發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鼓勵引進中藥生產企業在中藥材產地自建、共建符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中藥材生產企業及生產基地,將藥品質量管理體系延伸到中藥材產地,從源頭提升中藥質量,到2025年底,打造“品質魯藥”縣域性道地藥材生產基地不少于1個。因地制宜種植,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探索中藥材林下種植、光伏玻璃板下種植等模式。加快縣中醫藥產業園區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等中醫藥項目和現代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建設,打造魯西南“中國綠色藥都”名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衛生健康局、縣中藥材產業園管委會、各鎮街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推動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創新。加強縣域特色飲片和炮制技術的挖掘、整理、傳承;開展常用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生產工藝等研究;貫徹實施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完善中藥飲片質量控制體系。(縣衛生健康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六)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
15.建設中醫藥文化陣地。挖掘整理全縣中醫藥文化資源,參與菏澤市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加強民間中醫藥古書籍整理,打造1個民間中醫藥古書籍博物館。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館(國醫堂)、村衛生室、村(居)委會等群眾性活動場所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到2025年底,建成省級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不少于1個。爭取建設1個市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不少于2個。(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游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組織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師資培訓和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工作,推進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將中醫藥預防近視、脊柱側彎納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內容;鼓勵編寫出版中醫藥文化讀物,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開設中醫藥文化校本課程,探索中醫藥文化與基礎課程融合教學。到2025年底,建成市級中醫藥文化進校園試點學校不少于1所。(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教體局配合)
17.推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加強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深入挖掘整理全縣中醫藥特色理論、技術、療法、方藥,推進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遴選,鼓勵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授徒活動,推動傳統醫藥非遺項目活態傳承發展。(縣文化和旅游局、縣衛生健康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工程
18.建設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縣。落實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縣建設“1+3”方案要求,圍繞示范縣建設任務,深化政策研究,總結推廣經驗。同時配合實施“揭榜掛帥”改革創新項目。(縣衛生健康局牽頭,縣發展改革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醫療保障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鎮街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縣促進中醫藥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工程有關問題。各部門(單位)加強分工協作,強化責任落實,將重大工程實施納入重點工作,分階段實施推進,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級各部門(單位)強化系統布局,結合工作實際,研究制定專項配套政策和落實舉措,高質量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取得實效。
(三)做好資金保障。在落實中醫藥事業發展經費的基礎上,應加大對中醫藥重大工程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加強項目統籌規劃和預算申報管理,避免資金安排分散重復,優先保障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依法依規加強資金使用管理,保障專款專用,強化項目實施監管,建立績效評價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科學評估督導。建立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建設監測評估機制,完善工作目標指標體系,加強動態監測與跟蹤分析,開展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監督檢查。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建設不同階段組織開展評估分析,加強評估結果應用,增強建設科學性。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