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371726004495004C/2025-18252 | 分 類: | 媒體解讀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 年 07 月 07 日 |
| 標 題: | 【媒體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發布日期: | 2025 年 07 月 08 日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 內容概述: | 【媒體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索 引 號:11371726004495004C/2025-18252
- 分 類:媒體解讀
- 發布機構: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5 年 07 月 07 日
- 標 題:【媒體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25 年 07 月 08 日
- 內容概述:【媒體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效力狀態:有效
鄄城織密“大保護網絡”:多部門聯動守護黃河岸邊的千年文明根脈
鄄城融媒體記者李博
近日,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印發通知,宣布成立縣級文物保護協調機制。這一系統性舉措不僅是該縣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的關鍵實踐,更標志著這座千年古縣的文物保護工作,從“單一部門推進”邁入“多部門協同作戰”的新階段。
鄄城的文物保護,從來不止于守護“地方遺產”。作為黃河流域的千年古縣,這里散落著堯王墓、孫臏故里、億城寺遺址等眾多文化遺存——它們是鄄城人代代相傳的“文化根脈”,更是黃河文明從遠古走向當代的“活態見證”。以往,文物保護多由文旅部門“單兵突進”,在面對城鎮化建設中的文物勘察、鄉村振興里的遺存修繕等復雜問題時,常因權責交叉、資源分散陷入“力不從心”的困境。
此次成立的協調機制,正是瞄準這一痛點破局。機制構建起涵蓋政府、宣傳、文旅、公安、自然資源等20余個部門及17個鎮街的“大保護網絡”,由縣政府副縣長趙少林擔任主任,縣文化和旅游局(縣文物局)牽頭統籌,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格局。更關鍵的是,它并非簡單的“聯席會議”,而是兼具政策落地、問題攻堅、監督考核的實戰型平臺:既會制定貼合鄄城實際的文物保護措施,定期研判盜掘、風化等安全風險,也會統籌推進文物修繕與活化利用,甚至通過宣傳教育讓“保護文物”成為全民共識。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成員崗位變動自行遞補備案”的設計,從制度上避免了工作斷檔,彰顯出“長效化守護”的思路。
在當前文物保護“系統治理”的大背景下,這一機制的建立更具現實針對性。隨著城鎮化加速與鄉村振興推進,“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如何協調”成為核心考題——多部門聯動恰好提供了破題思路:重大項目建設前,自然資源、文旅部門可提前介入文物勘察,避免“開發式破壞”;日常巡查中,公安、鎮街能與文旅部門形成合力,織密文物安全“防護網”;甚至在非遺傳承與文物活化中,宣傳部門可助力講好“鄄城文物故事”,讓千年遺存真正“活”在當代生活里。
未來,這一機制能否破解“文物修繕資金統籌”“偏遠遺址日常管護”等具體難題?如何讓堯王墓、孫臏故里等文化IP與旅游、教育深度融合,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這座黃河岸邊的千年古縣,正用“協同作戰”的方式,為文化遺產的傳承寫下新的探索,值得持續關注。
鏈接:https://iapp.juanchengrongmei.cn/share/YS0xNDEtNDA2MTIxMDA.html?cversion=2.0.0來源:鄄城融媒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