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371726004495004C/2025-18267 | 分 類: | 新聞發布會解讀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 年 09 月 11 日 |
| 標 題: | 【新聞發布會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發布日期: | 2025 年 09 月 11 日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 內容概述: | 【新聞發布會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效力狀態: | 有效 |
- 索 引 號:11371726004495004C/2025-18267
- 分 類:新聞發布會解讀
- 發布機構: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25 年 09 月 11 日
- 標 題:【新聞發布會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發布日期:2025 年 09 月 11 日
- 內容概述:【新聞發布會解讀】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
- 效力狀態:有效
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召開。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了《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主要內容,相關負責同志就記者提問進行了詳細解答。
徐長占: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徐長占。
為進一步加強對我縣文物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經縣政府研究同意,決定建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并制定印發了《鄄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機制》)。
為使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文件的主要內容和目的等情況,我們召開這次新聞發布會。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穎女士,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朱文喜先生,鄄城縣文物保護中心路維民先生。
首先請劉穎局長為大家介紹《機制》的主要內容。
劉穎:很高興和大家見面,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鄄城縣建立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有關情況。建立文物保護協調機制是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為了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加強了對我縣文物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是今后我們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
鄄城縣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主任,縣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任協調機制副主任;統戰部、網信辦、發改局、財政局、自規局、公安局、人社局、退役軍人事務局等24個職能部門和17個鎮街的鎮長、辦事處主任為成員。從組織架構上看,文物保護協調機制涉及的范圍非常廣,關聯的部門非常多。協調機制辦公室設在縣文化和旅游局,由我兼任辦公室主任,朱文喜同志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2025年6月,鄄城縣被菏澤市深化改革辦公室和市文化和旅游局確定為“創辦文物保護協同機制改革試點縣”。建立文物保護協調機制是改革試點工作的重要階段性成果。歷年來,鄄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出臺一系列保護措施,修繕眾多有價值的文物遺跡,增強全民文物保護意識。文物保護協調機制的成立,將推動鄄城縣文物保護事業朝著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徐長占: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
記者:鄄城縣是千年古縣,還是著名的伏羲桑梓,堯舜故里,請介紹下鄄城縣文物遺存的基本情況。
徐長占:這個問題請鄄城縣文物保護中心路維民主任回答。

路維民:感謝這位記者朋友對鄄城文物遺存情況的關注。下面由我來介紹一下鄄城縣文物遺存的基本情況。鄄城縣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開發較早的區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稱,也是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類的先祖伏羲生于彭樓鎮的雷澤之畔;上古五帝之一的堯帝活動于成陽,葬于富春鎮的榖林;帝舜生于閆什鎮的姚墟,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上古名士許由隱于箕山;范蠡的老師計然生于今舊城鎮的濮上;戰國軍事家孫臏誕生在紅船鎮的孫老家;戰國刺客荊軻葬衛地,墓在今孫臏旅游城內;漢代直臣汲黯葬箕山故里;三國時曹操駐軍于鄄,在今老城區內掘亙古清泉;曹植封陳王,筑讀書臺于杏花崗上;晉代廉吏吳隱之、唐代起義軍首領王仙芝,宋代名相李迪、紙幣之父張詠、明代兵部尚書蘇佑等著名歷史人物均生于鄄城,也留下了眾多與之相關的文物古跡。
通過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鄄城縣發現了不可移動文物遺存317處,去年開始的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又登錄新發現文物信息49條。目前,鄄城現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不可移動文物點255處。這些內涵深厚的文化遺產,折射出的是深邃恒久的文明之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更是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
徐長占:感謝路主任的解答,請繼續提問。
記者:請問鄄城縣在文物保護方面做了那些具體的工作,取得什么樣的效果?
徐長占:這個問題請鄄城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朱文喜副局長回答。
朱文喜:感謝記者朋友對鄄城文物保護工作的關心,下面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除了成立本協調機制,縣政府常務會還專門研究文物保護工作。鄧兆朋縣長向參加會議的各鎮街主要負責人提出文物保護的工作要求,親自部署開展文物保護、環境整理和違法行為的查處工作。
本協調機制成立后,全縣文物保護自查自糾工作迅速展開。各鎮街副書記靠前指揮,所屬宣傳委委員,分管鎮長,文化站長齊抓共管,和行政村干部一起到每個文物保護單位,排除安全隱患,整理周邊環境衛生。近日全縣檢查62處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2處不可移動文物點,發現存在問題86條。縣委宣傳部李沉靜部長、縣政府趙少林副縣長、文旅局劉穎局長分別巡視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調度監管各鎮街整改工作逐項清零。截止到8月底,共整理文物保護單位環境衛生41處,更換文物安全責任人公告公示牌38塊,清理文物本體上廣告牌、粘貼畫4處,發現并更換過期消防器材3處。文物本體得到妥善保護,周邊環境面貌有了明顯改觀。
同時每個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點上都安排1-2名義務文物保護員,負責文物日常的管理和環境維護工作。縣文旅局和人社局聯合設置文物保護安全巡查義務崗66名,負責每周巡查全縣317處文物遺存,和義務保護員一起,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徐長占:感謝朱局長的解答,今天的記者提問就進行到這里。請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對今天發布會的內容進行充分準確的報道和解讀,引導社會各界提高文物保護意識,為我縣文物保護工作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鄄城快報
鏈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2MeZJ0inimkKOVSPblKRFg
視頻源:鄄城融媒
鏈接地址:https://iapp.juanchengrongmei.cn/share/YS0xNDEtNDA2NjEwNjk.html?cversion=2.0.0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