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 11371726MB28656226/2025-01562 | 分 類: | 人大建議辦理結果公開 |
| 發布機構: | 鄄城縣農業農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5 年 05 月 30 日 |
| 標 題: | 對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第4號建議(關于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議案)的答復 | 發布日期: | 2025 年 05 月 30 日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 內容概述: | 對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第4號建議(關于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議案)的答復 | ||
- 索 引 號:11371726MB28656226/2025-01562
- 分 類:人大建議辦理結果公開
- 發布機構:鄄城縣農業農村局
- 標 題:對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第4號建議(關于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議案)的答復
- 成文日期:2025 年 05 月 30 日
- 發布日期:2025 年 05 月 30 日
- 內容概述:對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第4號建議(關于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議案)的答復
對縣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第4號建議(關于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議案)的答復
瀏覽量:
李勇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發展鎮域經濟的議案》(第4號)議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鄄城是傳統農業大縣,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農產品加工薄弱;根據鄄城縣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24年1月份至12月份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為102家,營業收入約95億元,同比增長2.5%左右。我縣涉農產業以木材、紡織為主,在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從事木材加工、紡織類加工的約占90%左右,從事食用類農產品加工的只占10%左右。
一、鄉村富民產業發展情況
(一)糧油。鄄城縣是農業大縣,適合多類糧油作物栽培,糧油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面積穩定在185萬畝左右,總產量繼續突破15億斤,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5%,是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也是山東省小麥良種生產基地。鄄城縣還積極發展小麥良種繁育產業。大埝鎮小麥良種繁育,通過與省農科院、縣鄄豐種業公司合作,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已達1萬余畝,每畝比普通小麥增收350- 500元左右。
(二)綠色高效農業。鄄城縣持續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高效綠色農業發展。蔬菜種植成為一大特色產業,何橋村作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專業村,有著近30年的蔬菜種植歷史。古泉街道以此為基礎,著力打造以何橋為中心的大棚蔬菜種植示范方和以西閆莊、陳莊為中心的露地蔬菜栽培基地,其蔬菜產品暢銷濟南、天津、上海等地。彭樓鎮利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建設油菜大棚,并出臺系列產業政策,推動全鎮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李莊村蔬菜種植基地采用“基地+剩余勞動力”模式,發展小油菜大棚1000余個,露地油菜2000余畝,形成了涵蓋育苗、種植、加工、冷運、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不僅帶動了村集體收入增長,還為周邊360人提供了就近就業機會。紅船鎮劉橋村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互聯網+農產品”的經營模式,發展毛木耳生產,在其輻射帶動下,全鎮發展食用菌大棚1200余個,年栽培食用菌5000萬袋,銷售干品6000多噸,年產值過億元,并通過國家無公害認證及產地認證。
(三)中藥材類。舜王城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十七家之一、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目前占地面積700畝,固定經營戶300多家,散戶3000多戶,經營品種主要包括丹皮、白芍、紅花、枸杞等1000余種,年交易額達50億元,“鄄城赤芍”為全國地理性標志產品;具有中藥材加工資質(GMP認證)的企業有8家(舜生堂、藍澤、池翔、金草、興華、輝勝堂、謝氏藥業、舜忠堂),其中山東舜生堂公司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山東池翔藥業公司、鄄城縣舜王城中藥材市場和山東解氏藥業公司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
(四)特色養殖產業。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肉鴨養殖、加工產業,涌現出了以肉鴨宰殺為主的山東益客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菏澤眾客金潤食品公司、菏澤盛佳烽食品公司和菏澤廣聚源食品公司等一批重點企業,逐步形成了已山東益客食品產業有限公司為首的肉鴨產業集群。2024年山東益客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突破25億元,稅收2500萬元,帶動就業3000余人,實現工資性發放近2.1億元。臨濮鎮的慶杰種鴿養殖項目特色鮮明,年產鴿子蛋150萬枚,效益產值達600萬元。鄄城鴻翔牧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魯西斗雞和魯西黃牛品種資源保護、系列產品研發銷售和研發工作。
二、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快農業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引導和推動重點食品加工企業與科研單位相結合,加快加工設備的更新改造,促進食品加工企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提高產品附加值,著力打造加工能力強、生產工藝先進的食品加工企業,提高企業科技創新和輻射帶動能力。
二是培優培強龍頭企業。加快中萃食品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支持重點食品加工企業提檔升級,逐步引導企業向下游延伸發展,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指導企業加強科技創新,走小而專、小而精的特色發展路子,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一批標準化種養基地,提升農產品生產質量,夯實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基礎,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積極做好農業品牌創建,對已認證“三品一標”的農產品生產主體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單獨的檔案記錄。在確保產品優勢的前提下著力提高知名度,擴大經營規模,為我縣農產品品牌發展做到帶頭作用,并且做好新產品的“三品一標”認證工作。
四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依托我縣特色產業和資源優勢,大力推動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拓寬銷售渠道。



魯公網安備37172602000105號